Sunday, 29 July 2012
多元文化 . 未知的疑问
视觉传达,在社会功能上从来都只能扮演配角。由于它是一种媒介,一种讯息的铺陈,所以内容需要从政经文教内取得。作为设计过程里的最后一个门闸,你不能要求创造视觉的活动能带给我们多少改革性的影响。然而,能够将讯息从新整理再让我们驯服地接收,我相信已是它很有价值的功能。我们每天消费视觉,甚至乐于创造新的视觉享受,却很少人懂得思考视觉背后的运作模式。
将视觉套入社会文化来解读,能够审视它对人的影响力。人因有视觉需求而创造阅读视觉的活动,同样地,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视觉会随着社会予以的功能而慢慢影响人的思维与行为。我时常在想,马来西亚拥有多元文化的视觉资源,但为何至今仍未有很著眼的视觉特征?是否我们太繁杂而分化了视觉的向心点,成就了我们如同大杂烩的视觉文化?当我们了解了视觉在多元社会里的运作定律与洞悉其影响力,或者就能解说问题出现在哪里?这亦是我要探讨视觉传达在多元文化的现象内,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的原意。
多得经济全球化的促成,人们移居不同的国家,成就了每个国家都普遍存有多元文化的社会形态。马来西亚所标榜的多元社会却有不同的注解,它起源于很浓厚的民族色彩。很多时候,我们所形容的多元性质是以民族传统思维与行为上的表现来界定。在视觉的呈现上,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延伸出一个矛盾点,若太强便包容不了彼此的差别。可是,真正的多元文化又何止是形容着你我他的特点正互映互耀?我们早已造就了某些共同拥有的资产。大家看似各不相干,但在每天微细的互动中又丝丝牵扣。
于是,我们牵涉到多元文化背景的广告都以生活化的事物切入。每个画面都以达到“和谐共融”为重点。这种视觉的呈现,消费着我们的记忆,或者大家向往却未曾达标的现象。Petronas国庆的广告大量诉说多元文化内的人文价值。以各民族交杂的生活形式入题,其实从坊间的回响中已知道大家都很受落。实际上一个视觉能达到普天同乐的效果已并无任何问题。但是,我所关注的是不断将讯息的表达方法放在民族生活上来说,究竟能够如何带领我们在视觉上有突破性的发展?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