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冻结了面书的帐号。感谢昨天友人发了一句引人省思的话 —— 用不用面书,只在于时代的落差。原来,是潮流,无关需求。当然,由我当天从面书中的种种动态,阅得别人的价值取舍,寂寥心态,种种用面书交待心理状态的动机开始,就想离开这本真是面由心生的书。看到,读到,解码到,又难不了落入批判别人的眼光。真是低死,明明别人烦不着我,却自入圈套设下了回头竟是百年身的壮丽。实情都是自己定的价,能有多壮丽?
由朝到晚不断在那里滑动,为的是看人,亦在抓人,等人,等哪天某人与我建立什么关系,等待一张合照的发布,等待一帖动态的联系,等待那些陌路人前来搭讪。有时闲来无事,又等待政经文教的咨询能填满一下空了的思绪。然后,拼到一张相,发到一帖动态,收到一堆咨询,也等到一些人,同样等不到一些人。我不禁自问,难道我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投射,全都要建立在这些虚线上继续自我解话?原来这才是我想逃离的原因,虚与实之间的争持。
好了,现在我就要做好一个人。逃够了,就要面对,切切实实地面对自我。那是一个下午,这个高智慧的良友给我的醍醐灌顶。“接受不到人会离开,就是你一直不肯独处的原因。”我沿着这句结论去搜寻过去的经验,原来真的有迹可寻。十年前的一个爆发点,让我不断从人潮的消散中感到落寞,落寞就不愿自己一个,自叹身世。但讲真,哪有什么遭遇可供给哀悼?不过是当天面对着一个有花无果的人离开,又没有伤得我碎身几段。后来这个人,我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去收他的魂,今天才发觉,我对他的记忆竟然很模糊。连他看过我的眼神,说话的语气,交手的片断,我都只是零落记得。我这才怕,那个魂也是我自己扎出来的,我抓住的究竟是什么。
就是这个点,这个“人会离开”的事实,我一直接受不到。所以我与人的相处必须落入计算的境地,有得计才能保值。我便开始储蓄回忆的身价,与这个有这段故事,与那个有那段光景,这样日后走散了,我才有剧情可供回味。但同样地,捉着这些,就在意识里种下了不必感叹人去茶凉的事实。用这样的心思去与人交涉,我终究也落得心头不安,心神不宁的状态中。一切一切,皆因我要圆自己的意念,胜于同人讲话,一直计算这席话将在何时何点落下句号。
可是人来会人往,会哀伤也是必然。我又为何要困死于那些道理上,将生死说到喝水般自然,而不给自己哀悼离别的空间?道理我懂得一堆,行就有难。我就今天一吸气,气闲神定去走这条疗伤路。走不过的,都只是心境,不是风景。还好我一个人上路,谁都不用交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